成长的意义大概就在于这里,明白他人对自身的印刻终究力量菲薄,别人赐予你再多,生命的路还得靠自己的腿去行进,何况身旁的人都是茫茫宇宙中的微尘,都有自己的小生活, 还未突围自身的局限又怎有心力来关照自我,于是作为个体的自身才需要时时清醒。又想起岁月轻狂里的话,总是要还的。

如果需要勾兑,我想主动权的拿捏最好握于自己,让自己去背负, 去面对,去接受,不思量欠他人几许人情,将顽固坚信他人力量的思维模式收回,想想,嘿,我还年轻,需要经历是非与苦痛,那就勇敢地去踏步。 虽说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但是我们的交往圈子囊括的形色人物没有理由被要求成为我们愤恨世界时的倾听者和我失望时出叹息声的直面者。情感的钩沉从来就不是靠单方的主观愿望来判断, 因此在我们捉襟见肘时不要理所当然地想起父母,当我们觉得世道不顺畅时不能强硬要求朋友顺着我的拒世之念。 我太容易动情,动气,甚至迁怒。
于是我动辄便拥抱世界,又轻易摈弃人间,连带将对世界的不满集约宣泄于身旁的人。最近在学《论语》,孔夫子蘸笔力于“省”,我怵然自惕,发现 除却每日的庸碌和无谓忙碌外,只剩下一摊急躁之气。我还不够宽容,有许多话可以隐于嘴里却望一口之快,明知道对方不是故意。
我还不够坚定,对时间的经营不善, 懒散成了沉疴,一直说要写的小说和要准备的四级以及信誓旦旦的旁听等诸多任务亟待践行。 孩子,尸位素餐不是蓬勃少年的缩影,雷厉风行才是你的终极定性。当那么多人希望你不好时,当那么多人希望你好时,你要勇往直前呀。
— 文字由:兰州大学曾哲扬 投稿 版权归投稿人所有 转载请说明出处 违者必究